【栽培】天竺葵栽培管理要点


天竺葵栽培管理要点天竺葵又名洋绣球、石蜡红等, 为牛儿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。 花期长, 除夏季天气炎热时外, 从10月至次年春季4-5月均可开花, 花色艳丽而繁多, 是很好的盆栽花卉 。 它性喜温暖气候及肥沃疏松土壤, 耐旱怕涝, 炎夏高温期生长不良, 处于半休眠状态 。

盆栽天竺葵, 盆土可用腐叶土掺适量砂土及砻糠灰为土, 加少量骨粉 。 每年应换盆一次, 更换新的培养土, 以利生长开花 。 换盆宜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进行 。 换盆前要先对植株进行修剪整形, 待盆土和剪口干燥后再换盆 。 换时, 适当修去一些较长和过多的须根 。 每年于4月中、下旬放到室外通风良好的向阳处养护 。 为使其开花不断, 要勤施稀薄的腐熟饼肥水, 一般隔10天施一次为宜 。 平时浇水不需过多 。 否则会引起叶片变黄、植株生长不良, 不能形成健壮的花蕾 。

浇水, 一般应在叶尖打蔫时再浇, 浇必浇透 。 6月下旬至8月上旬, 气候炎热, 天竺葵处于半休眠状态, 应停止施肥, 控制浇水 。 高温、阳光直晒和雨后盆内积水, 都会影响天竺葵休眠, 甚至烂根死亡 。 因此, 休眠期应将其放在背阴的阳台上、窗台上, 或庭院避光而不受雨淋的地方 。 这样做还可以减少休眠时间 。

秋季又为天竺葵生长开花的旺盛时期, 可结合浇水, 追施腐熟的饼肥水数次, 以促进开花 。 花后应及时剪除花梗与老梗与老弱枝, 或进行短剪, 以促进多分枝 。 冬季移入室内, 室温保持5℃以上, 要严格控制浇水, 让其充分见光和适当通风, 晴天的中午可搬到室外通风见光, 这样即可安全过冬 。

天竺葵有异味, 全株有毛, 故虫害很少 。 有时偶而出现褐斑病, 可参阅本书有关病害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。

天竺葵是家庭中普遍栽植的花、叶兼赏花卉, 也是布置花坛、花径的好材料 。 由于它生长迅速, 每年都要修剪整形 。 一般每年至少对植株修剪3次 。 第一次在3月份, 主要是疏枝;第二次在5月份, 剪除已谢花朵及过密枝条;立秋后进行第三次修剪, 主要是整形 。

一般在伏天过后, 天气转凉, 天竺葵逐渐恢复长势, 休眠的植株新芽已长出 。 此时正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, 即应结合换盆对植株进行全面修剪 。 根据植株长势, 一般选留靠近基部位置生长健壮、分布匀称的主枝3-5个, 其它过密的、纤弱的徒长的枝条, 一并从基部剪掉 。 然后再把主枝及侧枝进行短截, 每个侧支只留生长健壮的仙芽, 使整个植株枝条分布均匀、紧凑, 株形丰满矮壮 。

对培养一年的植株, 在适当位置短截即可 。 经过修剪整形的植株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长势 。 一般待剪口干缩半个月后, 即可开始正常追施肥料, 以便不断抽生新芽, 陆续开花 。 为了避免过分徒长, 可进行摘心, 促使多发侧枝多开花 。

天竺葵通常采用扦插法繁殖 。 春、秋两季都可进行, 但以春插成活率高 。 此时枝梢生长充实, 湿度适合生长 。 具体做法是:剪取带顶芽先端枝条6-8厘米长, 下端切口在节下, 把基部叶片剪去, 切口干燥后, 插入盛蛭石或素砂土的盆内, 深约1/3-1/2, 浇一次透水, 置露天阳光直射处 。 此后隔2天浇一次水, 在18-20℃的条件下, 约20天左右生根 。 待根长2-3厘米时上盆 。 上盆后先放荫蔽处缓苗一周, 见有新叶萌生后, 即可转入正常管理 。

影响天竺葵开花的主要因素有:(1)浇水过多或遭受雨淋, 盆内长期积水, 引起烂根, 叶子边黄或植株徒长, 均影响开花 。 (2)施肥过量, 特别是氮肥过量, 易引起枝叶徒长, 不开花或开花稀少, 花质差 。 但施肥不足或不施肥, 也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开花 。 因此, 在早春或早秋应适当多施些鳞钾肥 。 (3)温度过高或过低, 冬季室温在20℃以上, 加上通风不良, 枝叶易徒长, 影响次年开花, 但越冬温度低于0℃, 则易受冻害, 叶缘变黄发软 。 天竺葵对温差变化也比较敏感, 如急剧变化, 就会引起花朵脱落 。 (4)光照太强, 夏季受到阳光直射, 叶缘易遭受日灼, 生长不良或花、叶脱落 。 (5)摘心修剪过重, 长期叶片很少, 也会延缓生长期, 着花、开花数量少 。 此外, 冬、春季在室内养护时, 如果长期光线不足, 易引起植株徒长而不开花, 甚至已形成的花蕾也会因光照不足而萎缩干枯 。 所以, 冬季应注意给以较充足的光照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