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知识|如何确定电源ic坏了,iphone电源ic损坏症状( 二 )



三、电脑芯片拆卸方法: 1.剪脚法:不伤板 , 不能再生利用 。 2.拖锡法:在IC脚两边上焊满锡 , 利用高温烙铁来回拖动 , 同时起出IC(易伤板 , 但可保全测试IC) 。 3.烧烤法:在酒精灯、煤气灶、电炉上烧烤 , 等板上锡溶化后起出IC(不易掌握) 。 4.锡锅法:在电炉上作专用锡锅 , 待锡溶化后 , 将板上要卸的IC浸入锡锅内 , 即可起出IC又不伤板 , 但设备不易制作 。 5.电热风枪:用专用电热风枪卸片 , 吹要卸的IC引脚部分 , 即可将化锡后的IC起出(注意吹板时要晃动风枪否则也会将电脑板吹起泡 , 但风枪成本高 , 一般约2000元左右) 作为专业硬件维修 , 板卡维修是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 。 拿过来一块有故障的主板 , 如何判断具体哪个元器件出问题呢?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.人为故障:带电插拨I/O卡 , 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、芯片等的损害 2.环境不良: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(特别是CMOS芯片)被击穿 。 另外 , 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 , 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 。 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 , 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 。 3.器件质量问题: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质量不良导致的损坏 。 清洗 首先要提醒注意的是 , 灰尘是主板最大的敌人之一 。 最好注意防尘 ,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 , 另外 , 主板上一些插卡、芯片采用插脚形式 , 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 。 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 , 重新插接 。 当然我们可以用三氯乙烷--挥发*能好 , 是清洗主板的液体之一 。 还有就是在突然掉电时 , 要马上关上计算机 , 以免又突然来电把主板和电源烧毁 。 流程 。 BIOS 由于BIOS设置不当 , 如果超频……可以跳线清处 , 摘重新设置 。 如果BIOS损坏 , 如病毒侵入…… , 可以重写BIOS 。 因为BIOS是无法通过仪器测的 , 它是以软件形式存在的 , 为了排除一切可能导致主板出现问题的原因 , 最好把主板BIOS刷一下 。 拔插交换 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 , 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/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 。 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/O设备的简捷方法 。 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 , 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 , 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 , 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/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 。 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 , 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。 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 , 总线方式一致、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 , 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 。 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 , 例如内存自检出错 , 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。 观看 拿到一块有故障主板先用眼睛扫一下 , 看看没有没烧坏的痕迹 , 外观有没损坏 , 看各插头、插座是否歪斜 , 电阻、电容引脚是否相碰 , 表面是否烧焦 , 芯片表面是否开裂 , 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 。 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 。 遇到有疑问的地方 , 可以借助万能表量一下 。 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 , 如果异常发烫 , 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。 (1).如果连线断 , 我们可以用刀把断线处的漆刮干净 , 在露出的导线处涂上蜡 , 再用针顺着走线把蜡划去 , 接下来就是在上面滴上硝酸银溶液 。 接着就要用万能表来确认是否把断点连接好 。 就这样一个一个的 , 把断点接好就可以了 。 注意要一个一个的连 , 切不要心急 , 象主板上有的地方的走线间的距离很小 , 弄不好就会短路了 。 (2).如果是电解电容 , 可以找匹配的换掉 。 万能表、示波器工具 用示万能表、波器测主板各元器件供电的情况 。 一个是检测主板是否对这部分供电 , 再有就是供电的电压是否正常 。 电阻、电压测量: 电源故障包括主板上+12V、+5V及+3.3V电源和Power Good信号故障;总线故障包括总线本身故障和总线控制权产生的故障;元件故障则包括电阻、电容、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。 为防止出现意外 , 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+5V与地(GND)之间的电阻值 。 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 。 未插入电源插头时 , 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 , 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 。 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 , 略有差异 , 但不能相差过大 。 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 , 就说明有短路发生 , 应检查短的原因 。 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: (1)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 。 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 。 例如TTL芯片(LS系列)的+5V连在一起 , 可吸去+5V引脚上的焊锡 , 使其悬浮 , 逐个测量 , 从而找出故障片子 。 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 , 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 。 (2)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。 (3)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 。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 , 插上所有的I/O卡 , 测量+5V , +12V与地是否短路 。 特别是+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 。 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 , 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 , 通过对比 , 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。 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 , 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 。 一般测电源的+5V和+12V 。 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 , 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 。 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 , 若电压变为正常 , 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。 程序、诊断卡诊断 通过随机诊断程序、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(如接口地址) , 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。 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、命令 , 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(如寄存器)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 。 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 。 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基总线运行正常 , 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 , 能够运行安装于I/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 。 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、全面有针对* , 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 , 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。 IC集成电路的好坏判别方法 一、不在路检测 这种方法是在ic未焊入电路时进行的 , 一般情况下可用万用表测量各引脚对应于接地引脚之间的正、反向电阻值 , 并和完好的ic进行较 。 二、在路检测 这是一种通过万用表检测ic各引脚在路(ic在电路中)直流电阻、对地交直流电压以及总工作电流的检测方法 。 这种方法克服了代换试验法需要有可代换ic的局限*和拆卸ic的麻烦 , 是检测ic最常用和实用的方法 。 2.直流工作电压测量 这是一种在通电情况下 ,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对直流供电电压、外围元件的工作电压进行测量;检测ic各引脚对地直流电压值 , 并与正常值相较 , 进而压缩故障范围 , 出损坏的元件 。 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八 : (1)万用表要有足够大的内阻 , 少要大于被测电路电阻的10倍以上 , 以免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。 (2)通常把各电位器旋到中间位置 , 如果是电视机 , 信号源要采用标准彩条信号发生器 。 3)表笔或探头要采取防滑措施 。 因任何瞬间短路都容易损坏ic 。 可采取如下方法防止表笔滑动:取一段自行车用气门芯套在表笔尖上 , 并长出表笔尖约0.5mm左右 , 这既能使表笔尖良好地与被测试点接触 , 又能有效防止打滑 , 即使碰上邻近点也不会短路 。 (4)当测得某一引脚电压与正常值不符时 , 应根据该引脚电压对ic正常工作有无重要影响以及其他引脚电压的相应变化进行分析 , 能判断ic的好坏 。 (5)ic引脚电压会受外围元器件影响 。 当外围元器件发生漏电、短路、开路或变值时 , 或外围电路连接的是一个阻值可变的电位器 , 则电位器滑动臂所处的位置不同 , 都会使引脚电压发生变化 。 (6)若ic各引脚电压正常 , 则一般认为ic正常;若ic部分引脚电压异常 , 则应从偏离正常值最大处入手 , 检查外围元件有无故障 , 若无故障 , 则ic很可能损坏 。 (7)对于动态接收装置 , 如电视机 , 在有无信号时 , ic各引脚电压是不同的 。 如发现引脚电压不该变化的反而变化大 , 该随信号大小和可调元件不同位置而变化的反而不变化 , 就可确定ic损坏 。 (8)对于多种工作方式的装置 , 如录像机 , 在不同工作方式下 , ic各引脚电压也是不同的 。 还要补充二 的是:3.交流工作电压测量法 为了掌握ic交流信号的变化情况 , 可以用带有db插孔的万用表对ic的交流工作电压进行近似测量 。 检测时万用表置于交流电压挡 , 正表笔插入db插孔;对于无db插孔的万用表 , 需要在正表笔串接一只0.1~0.5μf隔直电容 。 该法适用于工作频率 较低的ic , 如电视机的视频放大级、场扫描电路等 。 由于这些电路的固有频率不同 , 波形不同 , 所以所测的数据是近似值 , 只能供参考 。 4.总电流测量法 该法是通过检测ic电源进线的总电流 , 来判 ic好坏的一种方法 。 由于ic内部绝大多数为直接耦合 , ic损坏时(如某一个pn结击穿或开路)会引起后级饱和与截止 , 使总电流发生变化 。 所以通过测量总电流的方法可以判 ic的好坏 。 也可用测量电源通路中电阻的电压降 , 用欧姆定律计算出总电流值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