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想躺平?您可能是病了!“工作倦怠”正式成为疾病

本文转自:晶报
近日 ,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做了盘点 , 其中“躺平”位列第七 。该词是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 , 你内心都毫无波澜 , 不作反应 , 甚至对升职都没兴趣 。深圳南山区慢病院专家提醒 , 这可能是疲倦和抑郁导致的一种工作倦怠的表现 , 这种在2022年1月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“认证”的疾病需要引起市民重视 。
【只想躺平?您可能是病了!“工作倦怠”正式成为疾病】只想躺平?您可能是病了!“工作倦怠”正式成为疾病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今年1月 , “工作倦怠”正式成了疾病
工作倦怠一直被大家认为是“正常”的情况 ,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资料显示 , 已被纳入《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》 , 并且在2022年1月正式生效 。工作倦怠被定义为“因长期工作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而产生的一种综合症” , 症状包括感到疲倦、心理上对工作保持距离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消极和愤怒、工作效能下降 。
工作倦怠这类健康问题能够得到正视 , 与全球各地出现的“躺平”现象密不可分 。在许多发达国家 , 将不升学亦不就业的年轻人称为“尼特族”或“归巢族” 。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复杂 , 从个人方面分析 , 工作倦怠感的日积月累所导致的疲倦和抑郁 , 可能是重要缘由 。
勇于面对 , 对抗“倦怠”的四法则
南山区慢病院专家表示 , 要对抗工作倦怠 , 就要正视和直接面对 。其中最好把握四个法则 。一是建立和加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, 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 。通过向亲朋好友倾诉和表达 , 有助于释放负面情绪 , 帮助缓解工作倦怠 。
二是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需求 。通过准确评估自己的长处 , 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 , 放弃过多对工作的期待 , 确定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和自己的理念需求 。
三是持续学习充电 。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 , 各类知识都出现更新迭代 , 保持学习可以帮助提升竞争力 , 适应社会潮流、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, 挖掘更多工作的新鲜点 。
四是找回工作的意义 。即便是一份每日重复的工作 , 但如果能从中找到工作的意义 , 发现工作能够给别人带来的价值 , 便能够对自己带来积极的影响 , 对工作更有成就感 。
如果长期无法得到缓解 , 大家也可以积极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员的专业支持 , 重新寻回工作和支点和意义 。
来源|晶报APP
采访人员:严珊珊
通讯员:周恒

    推荐阅读